在工矿企业的生产活动中,粉尘的产生往往难以避免,而粉尘监测作为把控粉尘危害、保障环境与员工健康的关键举措,有着一系列必须达成的严格要求。
从工矿企业粉尘监测点位的设置来看,要具有科学性与代表性。需充分考虑工矿企业内粉尘产生的根源,像矿山的采掘面、矿石的破碎筛分处、工厂中原料的装卸点以及各类生产加工设备周边等粉尘易发地带,都应合理布置监测点。并且,要根据粉尘扩散的特性,在不同高度、不同距离处设置多个点位,全面捕捉粉尘的浓度分布情况,确保能准确反映整个作业区域的粉尘实际状态,避免出现监测死角,让潜在的高粉尘区域无所遁形。
监测频次方面,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。对于粉尘产生量较大、作业环境复杂且人员长时间逗留的区域,要进行高频次的监测,例如每天定时多次检测,甚至做到实时在线监测,以便能及时察觉粉尘浓度的波动,一旦超标迅速采取相应措施。而在相对粉尘产生较少、环境较为稳定的区域,也需定期开展监测工作,如每周或每月固定监测,保证对整体粉尘情况的持续掌控,防止因监测不及时而使问题积累恶化。

监测方法与设备同样要符合高标准。所采用的监测方法需经过专业认证,具备准确性、可靠性,无论是光散射法、β射线吸收法等常见的技术手段,都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,减少人为误差。同时,配套的监测设备要定期校准、维护,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,能够精准地测量出粉尘的浓度、粒径等关键数据,为后续的分析与处理提供坚实依据。
数据处理与应用也至关重要。监测所得的数据要进行严谨的分析,不仅要判断是否超标,还要深究超标的原因,是生产工艺问题、降尘设备故障还是其他因素导致。并且,这些数据要妥善保存,形成完整的监测档案,既可作为企业内部改进防尘措施、优化生产管理的参考,也能在面对环保检查等外部要求时,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,证明自己在粉尘管控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效。
工矿企业粉尘监测只有符合这些多方面、严要求的规定,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,将粉尘危害控制在低限度,守护好周边环境,保障一线工人的身体康健,实现企业生产与环境、健康的协调共进。